市道新闻8月14日北京电 为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经营秩序,防范安全风险,2025 年 7 月下旬起,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启动电动自行车经营性拼改装等违法行为集中专项治理,重点查处销售主体涉及的 “五改五售” 违法违规行为,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明确整治重点 聚焦 “五改五售” 违法行为
此次专项治理明确界定了重点查处的 “五改” 与 “五售” 行为。其中,”五改” 包括改装控制器、远光灯、蓄电池、电动机及车篷(车厢);”五售” 则涵盖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未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无产品合格证明、本市产品目录外的电动自行车,以及销售 “三无” 电动自行车配件等情形。
多维发力显成效 形成全链条监管闭环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通过多维度监管举措,已立案查处 “五改五售” 违法行为 30 起,罚没款总额达 15.63 万元,查扣违规车辆 173 辆,取得阶段性治理成效。
在源头治理方面,执法部门通过精准摸排与蹲守,成功打掉 2 处职业改装 “黑窝点”,有效斩断违法改装车辆流通链条;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 “超标车” 问题,通报属地清理处置与民用车辆混放、路边隐蔽销售的违规车辆 258 辆,压缩违规销售空间。
在行业规范层面,监管部门督促指导本市认证机构暂停、注销、撤销电动自行车认证证书 216 张,从源头阻断问题车型在全国范围的生产与销售,同时推动生产企业提升车辆 “防篡改” 性能,从技术层面遏制改装空间。
为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执法力量对网络销售平台实施全天候监测,指导各平台清除、下架电动自行车解码器、改装配件、超亮远光灯等违规销售链接及 “解限速” 教程视频 357 条,封堵线上违法渠道。
曝光典型案例 强化警示震慑
为发挥 “查处一个,教育一片” 的治理效应,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曝光三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经营性加装改装电动自行车案
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对北京梦宇豪科贸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正为销售的电动自行车更换与产品合格证信息不符的蓄电池,并加装后鞍座,其行为违反《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相关规定。依据该条例第三十条,执法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 50000 元罚款。
案例二:违规加装影响通行安全部件案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对北京宏顺兴业科技有限公司检查中,发现该公司为电动自行车加装护杠,此行为违反《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第十八条关于禁止实施影响通行安全的拼装、改装行为的规定。执法部门依据条例第三十条,责令改正并罚款 30000 元。
案例三: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电动自行车案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对北京好运福来电动自行车销售店开展监督抽查时发现,其销售的一款电动自行车阻燃性能不符合 GB 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三条规定。依据该法第四十九条,执法部门责令其改正,并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及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
监管部门提示:警惕改装风险 共同参与监督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郑重提示,违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改装后的车辆电池及电气线路易因过载发热、绝缘老化引发火灾;车辆超速、超重可能导致驾驶失控;改装远光灯强光易造成对向车辆及行人视觉 “盲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监管部门呼吁广大消费者,如发现电动自行车违法改装线索,及时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共同消除安全隐患,维护良好交通秩序。(赵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