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新闻广西10月28日电 记者从广西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市以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创新构建”源头严防、经营严管、安全严守”监管体系,通过严把”三道关口”实现农村食品风险闭环管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460户次,完成食品监督抽检4289批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29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起,农村食品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作为农业大市,桂林农村食品消费市场具有线长面广、业态复杂等特点。为破解监管难题,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群众关切,将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推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源头严防:全链条把控生产环节
在源头管控环节,执法人员实施”穿透式”监管,重点聚焦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产品出厂检验等核心环节,对农村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建立生产主体信用档案,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对高风险企业增加检查频次,从源头遏制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针对米粉、糕点等地方特色食品,监管部门还制定专项整治方案,规范生产工艺标准,推动小作坊转型升级。
经营严管:线上线下同步整治
在经营环节整治中,桂林市场监管部门构建”线上+线下”双重监管网络。线下全面排查农村超市、便利店、圩日集市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销售”三无”食品、山寨仿冒食品、非法添加食品及未经检验检疫肉制品等违法行为;线上依托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对农村地区网络食品经营者开展专项监测,严查网络销售过期食品、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已责令219家经营主体完成整改,下架问题食品1500余公斤。
为提升监管效能,该局还创新运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暗访评价+投诉举报”四位一体线索收集机制,打通执法监督”神经末梢”。一旦发现违法线索,立即启动全链条核查,实现对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安全严守:科技赋能共治共享
在安全保障层面,桂林以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为载体,聚焦农村消费量大的米面油、肉蛋奶、调味品等20余类食品,开展高频次、广覆盖专项抽检,对检出的226批次不合格食品全部依法完成核查处置,处置完成率达100%。同时,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行刑衔接,形成监管合力。
为提升群众参与度,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妇联推出”桂姐姐说食品安全”系列科普活动,运用AI数字技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动画演示,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科普内容56期,曝光典型案例23起。线下组织”桂姐姐”志愿者走村入户开展宣传320场次,覆盖村民8万余人次。在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推广”扫码即举报”便捷监督方式,实现问题线索实时上报、快速处置,构建起”监管部门+社会力量+群众参与”的农村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食品经营主体”智慧化”监管改造,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切实守护好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赵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