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新闻 金秋时节,街头巷尾的糖炒栗子香气四溢,成为市民追捧的应季美味。板栗不仅口感软糯香甜,更富含多种营养素,然而记者从营养专家处了解到,若选购、储存或食用不当,这颗”秋日小甜果”可能引发肠胃不适甚至健康风险。

科学认知:板栗更近”主食”而非坚果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克鲜板栗含碳水化合物42.2克、维生素C 24.0毫克、钾442毫克,其维生素C含量远超普通水果。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孙媛媛指出,板栗虽常被归为坚果类,实则淀粉含量高、油脂含量仅0.7克/100克,营养属性更接近主食。
热量数据显示,100克去壳熟板栗热量约214千卡,相当于16颗带壳熟板栗的热量,与200克蒸米饭(约232千卡)基本持平。”过量食用会导致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还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孙媛媛强调,糖尿病患者需将板栗计入每日主食总量,普通人群建议每天食用不超过10颗,且最好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避免与米饭等主食同餐大量摄入。
储存复热:警惕黄曲霉毒素风险
针对家庭储存板栗的需求,食品安全专家提醒,熟板栗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水分,是细菌霉菌的理想滋生环境。正确的储存方式应为密封后冷藏(≤4℃),且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天。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复热,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以杀灭可能滋生的微生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发现板栗外壳发黑、果肉发苦或出现霉斑,应立即丢弃。霉变板栗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该物质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将其分解,长期摄入存在健康风险。
选购技巧:三招辨别优质糖炒栗子
市场监管部门建议消费者选择证照齐全、操作透明的商家购买糖炒栗子,并通过”看、闻、尝”三招辨别品质:
- 看外观:正常炒制的栗子表面微哑、色泽自然,无明显油光和粘手现象;
- 闻气味:应有板栗特有的自然焦香,无刺鼻化学异味;
- 尝味道:果肉甜味柔和,无苦味、涩味或异常齁甜。
营养专家表示,板栗的香甜是秋季独特的饮食体验,消费者只需结合自身体质科学食用,就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获取营养,让这颗”秋日小甜果”真正成为健康生活的加分项。(陈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