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新闻8月28日电 2025 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达 1327.8 万户,其中企业 462 万户、个体工商户 862.9 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2.9 万户,各类经营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当前,围绕中央政治局会议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的部署要求,市场监管等部门正通过维护公平竞争、减轻企业负担、优化监管服务的 “加减” 组合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注入发展信心与动能。

做 “公平加法”:严打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筑牢市场秩序根基
公平竞争是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核心保障。今年以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以 “零容忍” 态度打击破坏市场秩序行为,推动竞争生态持续优化。
3 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 3 家医药企业横向垄断协议案作出处罚,合计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2.23 亿元,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处 50 万元罚款 —— 这是我国首次在垄断案件中追究个人责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先林指出,此举既强化了经营主体反垄断合规意识,也为企业负责人划定了法律红线,对医药等重点领域垄断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不仅如此,市场监管部门近年来持续加大不正当竞争查处力度,累计查办各类案件近 5 万件,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 4000 余件;依法对谷歌等外资企业立案调查,维护国际市场公平竞争;通过发布合规指南、举办培训讲堂,助力企业规避竞争风险。
针对自然垄断企业滥用支配地位、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等仍存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申宇婧建议,需双管齐下:一方面优化市场准入退出制度,防范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规范过度产业补贴,淘汰落后产能,避免资源被 “僵尸企业”“伪创新企业” 占用。
做 “负担减法”:降成本、优流程,为企业轻装前行松绑
减轻经营主体负担,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政策从规范收费、精简流程两方面发力,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在平台经济领域,7 月施行的《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直击 “佣金高、收费乱” 痛点,明确平台收取佣金、技术服务费等需遵循公平原则,倡导降低平台内经营者负担,从制度层面规范平台收费行为。
在行政审批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 改革成效显著:餐饮店开办时间从 37 天压缩至 15 天,企业信息变更材料从 23 份精简至 6 份;电子营业执照累计下载 3.7 亿次、使用超 6 亿次,实现 “一网通办” 便捷办事。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介绍,目前已推动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发布《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推进许可标准化,并授权 11 省市开展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进一步提升登记效率。
申宇婧表示,未来还需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上持续发力,一方面深化收费规范与流程精简,另一方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支持等制度改革,不断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发展动力。
做 “服务加法 + 干扰减法”:优化监管效能,提升服务温度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既要减少不必要干扰,也要强化精准服务。今年 3 月起,全国范围内推开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加快违规收费退费,让企业尽快获实惠;同时深入实施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扩大部门联合抽查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针对当前仍存的乱收费问题 —— 部分单位凭优势地位违规收费、电子政务平台隐性收费等,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稽查专员嵇小灵明确后续整治方向:全面清理存量涉企收费政策,不合规项目 “应废尽废”;严格新政策合规审查,从制度层面防风险;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建立问题线索共享与快速处置机制;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构建常态化监管法规体系。
从维护公平竞争到减轻负担,从优化监管到强化服务,一系列 “加减” 举措正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经营主体营造更优发展环境。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更多经营主体有望迸发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赵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