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新闻运城10月13日电(杨一敏 温徐旺)清晨六点的露水还未消散,闻喜县后宫乡兴垣村的麦菜轮作基地里已一片繁忙。村民们穿梭在绿油油的菜畦间,采收成熟的香菜与生菜,装满蔬菜的三轮车在田埂上排起长队——这些新鲜蔬菜将在两小时内通过冷链物流发往300公里外的郑州、西安等城市商超。这种”夏收小麦、秋收蔬菜”的轮作模式,正让当地农田焕发新生机。

作为闻喜县农业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麦菜轮作模式自2020年引进以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兴垣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明算了一笔明细账:”小麦亩产约1100斤,收入近1500元;轮作生菜亩产达4000-5000斤,按当前市场价每斤2元计算,亩收入可达8000-10000元,两季合计亩均收益较单种小麦提升6倍以上。”目前,该模式已在后宫乡推广至2000余亩,其中兴垣村核心区占800余亩,带动周边5个村的农户参与产业链。
成功的背后,是”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精准施策。后宫乡依托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的自然优势,引进绿生生农业公司提供全链条服务。”从育苗、种植到采收,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我们只管按标准种植。”正在采收香菜的村民李立亲说,她每天务工10小时可收入90-100元,”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据统计,该产业年累计提供临时务工岗位超1.2万个,长期稳定就业30余人。
冷链设施的完善更让产业效益实现跃升。2023年,后宫乡推动兴垣村与邻村”抱团建库”,建成2000吨容量的冷库。这一举措使蔬菜销售半径从100公里拓展至300公里,通过错峰销售实现价格上浮40%。”过去旺季蔬菜易滞销,现在冷库能存下半个月产量,客商得提前预订才能拿到货。”李小明指着冷库外排队的货车说。
对于未来发展,后宫乡乡长行景欣透露,总投资超400万元的麦菜轮作示范园区一期项目已启动建设,将打造集收割、分拣、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农业机械和升级冷链设备。二期工程计划在兴垣村、古塬庄村等片区推进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带动300-500人短期务工,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
这种”稳粮增收”的轮作模式,已成为闻喜县乡村振兴的典范。据该县2025年乡村振兴规划,将进一步扩大麦菜轮作规模,力争三年内覆盖面积突破5000亩,带动更多村集体收入迈入50万元以上梯队。正如行景欣所说:”我们要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价值,让农民在守好’粮袋子’的同时,鼓起’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