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新闻7月25日电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 1-6 月我国汽车产品召回呈现 “次数降、总量升” 态势:全国共实施汽车召回 87 次,涉及车辆 528.06 万辆,召回次数同比下降 34.59%,但召回总量同比增长 29.39%。截至 6 月 30 日,我国累计开展汽车召回 3162 次,涉及车辆达 1.19 亿辆,显示汽车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持续发挥作用。
监管推动召回占比超四成
从召回动因看,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通过调查督促企业实施召回 21 次,涉及车辆 233.93 万辆,占总召回量的 44.30%。累计数据显示,监管部门推动的召回已达 628 次,覆盖缺陷车辆 6348.75 万辆,占累计召回总量的 53.34%,凸显行政监管在缺陷汽车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能源类型召回呈现结构性分化
细分能源动力类型,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召回表现迥异:
- 传统燃油车召回 56 次、375.16 万辆,次数同比降 44.55%,但总量同比激增 101.10%;
- 新能源车召回 48 次、152.90 万辆,次数同比增 20%,总量却降 30.99%。其中纯电动车召回 25 次、131.30 万辆(次数增 8.70%,量降 23%),混动车召回 25 次、21.60 万辆(次数增 47.06%,量降 57.67%)。
关键系统缺陷仍是主要风险点
从缺陷总成分析,转向系统问题引发的召回量占比 42.43%,涉及 224.03 万辆,居各系统首位;发动机缺陷导致召回 104.98 万辆(占 19.88%);制动系统缺陷引发召回 74.54 万辆(占 14.12%),三者合计占比超七成,反映车辆核心安全部件仍是质量管控的重中之重。
品牌属性召回差异显著
按品牌属性划分:
- 进口车召回 41 次、171.28 万辆,次数和数量同比分别降 35.94%、21.05%;
- 合资车召回 36 次、352.83 万辆,次数降 10%,但数量同比激增 114.70%;
- 自主品牌召回 10 次、3.95 万辆,次数和数量同比分别降 65.52%、85.27%,显示不同属性企业的质量风险表现呈现分化态势。
业内分析认为,上半年召回总量上升与部分合资品牌集中实施大规模召回相关,而新能源车召回量下降或反映行业质量管控能力逐步提升。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持续强化缺陷汽车产品监测与召回管理,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陈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