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消协发布双节消费警示:聚焦安全理性,倡导绿色维权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市道新闻9月29日山西电 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消费市场迎来旺季。为保障消费者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祥和的假期,山西省消费者协会结合历年节假日消费热点与常见纠纷,于近日发布专项消费提示,从安全防护、风险规避、绿色消费、维权保障四大维度,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引。

山西消协发布双节消费警示:聚焦安全理性,倡导绿色维权

安全消费“三优先”:筑牢健康出行防线

食品安全严把关

选购节日食品时,线下应优先选择正规商超、品牌门店,仔细核查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以及储存条件,坚决杜绝购买“三无”产品以及包装破损、胀袋漏气的商品;线上购买生鲜、冷冻类食品,需要认准资质齐全的商家,收货时重点核对冷链运输温度记录。

家庭自制月饼、传统糕点时,需确保原料新鲜,防范坚果、馅料霉变的风险;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评级高的餐厅,拒绝食用野生动物,谨慎食用野生蘑菇、河豚等高风险食材,对“网红新奇菜品”要保持理性判断。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需优先选择低糖、低脂、无添加的健康食品,避免食用高糖月饼、高盐酱菜等。

出行安全早筹备

自驾游需提前检查车辆轮胎、刹车、油液等关键部件,规划路线时同时关注沿途天气预警(如山区团雾、沿海台风),长途驾驶每2小时停车休息,杜绝超速超载;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提前确认沿途充电桩分布,避免出现续航焦虑。

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需通过12306、航空官方渠道购票,预留充足的安检时间;携带月饼礼盒(含刀具、酒类)、大闸蟹等特殊物品前,需提前了解安检规定(如航班禁止随身携带液态调味品)。

景区游览方面,故宫、西湖、黄山等热门景点需通过官方公众号或APP提前预约,错峰出行;游玩时严格遵守景区安全提示,尤其要注意悬崖栈道、水上项目等危险区域的防护,照看好老人与儿童。

消费场所辨资质

购物、餐饮、娱乐需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家,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商家经营异常记录,避开流动摊贩与无证店铺。参与促销活动时,需确认商品明码标价,警惕“先涨后降”“虚构原价”等价格套路。

风险规避“四警惕”:远离消费陷阱

警惕“天价”营销

部分商家借“团圆”“喜庆”之名抬高酒店客房、景区餐饮、节日礼品价格,或者通过“限时折扣”“限量抢购”制造消费紧迫感。消费者需货比三家,对于明显高于市场价的商品或服务(如虚高的“中秋宴”、强卖的“景区特产”),可保留凭证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12315)或消协投诉。

警惕促销“猫腻”

线上线下的“满减凑单”“买赠附加条件”“预售定金不退”等规则需仔细研读,明确“定金”(不退)与“订金”(可协商退还)的区别;直播带货中主播宣称的“最低价”“限量款”,需核实真实性后再下单,避免冲动消费。

警惕预付卡风险

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借节日密集推销预付卡,消费者需谨慎办理大额预付业务(如“充值5000送1000”),优先选择短期、小额消费模式,签订合同需明确退费规则、有效期及违约责任。

警惕“情感”诱导

部分商家针对节日亲情场景,以“免费体验”“专家讲座”诱导消费,尤其要防范面向老年人的“保健食品夸大疗效”“养老投资骗局”。子女应加强与长辈的消费沟通,提醒他们勿轻信“包治百病”“高额返利”等虚假宣传。

绿色消费“三倡导”:践行文明过节

倡导简约包装

选购月饼、国庆礼品时,主动拒绝“套娃式”“贵金属装饰”等过度包装的商品,优先选择简易包装或散装产品,践行绿色消费理念。

倡导理性囤货

按需采购月饼、水果、酒水等节日物资,避免因“过量囤货”导致过期浪费;外出就餐按需点餐,践行“光盘行动”,剩余餐食主动打包。

倡导文明旅游

景区游览需遵守公共秩序,不插队、不喧哗,爱护文物古迹与自然环境,不刻划、不随意投喂动物;坚持垃圾分类投放,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

维权意识“要牢记”:依法保障权益

消费者需妥善保存发票、收据、合同、支付记录等凭证,尤其要留存电子订单截图、聊天记录等线上消费证据。若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服务承诺未兑现等纠纷,可先与商家协商,协商无果可及时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或12345市民热线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同时祝愿广大消费者与家人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欢乐的双节假期。(赵彦)

山西

山西消协发布消费警示:食品直播间配料表 “躲猫猫” 消费者需警惕信息陷阱

2025-9-11 14:52:00

山西

山西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太原闭幕 唐登杰金湘军出席 吴存荣主持并讲话 张春林出席

2024-1-27 20:53: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