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发布七夕消费警示:回归情感本质,倡导理性消费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市道新闻山西8月21日电 七夕佳节将至,城市街头的“浪漫经济”氛围愈发浓郁——商场悬挂着“七夕限定”的横幅,手机端推送着“情侣专属”的广告,社交平台上满是礼物与聚餐的分享,共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消费场景。商家运用各类营销手段,将七夕包装成“爱情衡量标尺”,这容易使消费者陷入“礼物价格等同于爱意深浅”的认知误区。

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发布七夕消费警示:回归情感本质,倡导理性消费

对此,山西省消费者协会特别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七夕的核心价值在于情感表达,而非消费金额,理性消费方能让爱意更加纯粹而持久。

警惕“伪优惠”陷阱,莫被促销话术裹挟

节日促销中“先涨后降”的套路需重点防范。消费者应提前做好价格调研,借助电商平台的历史价格查询工具,对比商品日常售价与七夕促销价,核实所谓“折扣”的真实性。

同时,要对“限量发售”“七夕专属不补货”等营销话术保持警觉。这类表述往往是为了制造焦虑、催促消费者下单,消费者需冷静判断自身实际需求,避免因冲动消费而购入非必需商品。

拒绝过度包装溢价,剥离“仪式感”泡沫

在七夕消费市场中,部分商家利用“仪式感”概念抬高价格,形成隐性消费陷阱:

在鲜花市场,普通花束经过“永生花盒 + 定制包装”的加持后,价格可攀升至原售价的 3 倍以上;

餐饮行业推出的“七夕情侣套餐”,在菜量与品质不变的情况下,仅因增加简单装饰,价格便较日常人均消费上涨 200%,且普遍设置提前预约门槛;

在礼品消费方面,“价格等同于心意”的错误导向,致使部分消费者超出自身能力范围购买高价商品,反而忽视了对方的真实需求。

消协强调,仪式感的核心是情感表达,而非价格堆砌。真正的浪漫应基于双方需求,而非被商业包装所束缚。

审慎对待“甜蜜分期”,防范消费主义陷阱

针对节日期间常见的“0 首付”“12 期免息”等分期消费方案,消费者需保持理性判断:

优先评估商品的必要性,避免为迎合节日氛围而透支消费。若超出经济能力购买礼物,可能导致后续还款压力增大,影响正常生活;

要明确“免息≠免费”。部分分期方案虽宣称免利息,但会以“服务费”“手续费”等名义收取额外费用,实际年化利率可能超过 10%,部分方案还会绑定自动续费服务,导致隐性支出增加。

摒弃攀比式消费,回归情感本真

七夕期间,“别人都在买”“不送就是不爱”等隐性情感绑架现象较为突出,容易引发攀比式消费:

有人因“同事送高端手机”而盲目跟风购买高价礼品;

有人为“晒朋友圈”而选择超出预算的餐饮娱乐项目;

有人将“在家做饭”等同于“不够浪漫”,从而忽视了情感本身的价值。

消协指出,浪漫的衡量标准应源于双方共识,而非外界评价。七夕的本质意义是“相守”,而非通过消费进行攀比。

回归传统内涵,重塑理性浪漫观

七夕源自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其核心是对真挚情感与长久相守的纪念。在现代社会庆祝这一节日,更应回归情感本质:

当预算有限时,共同烹饪晚餐、手写书信、整理过往照片等低成本方式,反而能传递更真挚的情感;

礼品选择应优先考虑对方实际需求,而非盲目追求价格与品牌;

情感表达的关键在于用心,一支鲜花、一次散步、一句关怀,都可成为浪漫的体现。

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呼吁,广大消费者在七夕消费中应坚守理性,少一些跟风盲从,多一些真诚用心;少一些“仪式感焦虑”,多一些情感共鸣。真正的爱,应体现在日常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中,而理性消费则是让这份爱长久延续的重要基础。 (赵彦)

山西

山西省消协发布消费警示:警惕四类升学招生陷阱 依法守护权益

2025-8-12 17:15:24

山西

山西增设 “食品安全工程” 职称专业 为从业者打通专属晋升通道

2025-8-30 15:57: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